首页 > 历史军事 > 愚园梦魇 > 第25章 东山书院

第25章 东山书院(1/2)

目录
好书推荐: 我致力于研究如何长生【快穿】 神界孽缘 穿越不穿补丁裤,我在民国当首富 欠费天尊 弟弟不是不可以 重生之佛系人生 诸天:金乌之混沌珠 天策之道 孟获,身为南蛮为大汉续命五百年 太玄道尊

第二十五章 东山书院

金磊对谷宗义说:“下面看到的许多情景都与你自己有关,你的魂魄已进入时空倒流状态,也就是说,你已经回到你的童年、少年时代去了。”谷宗义高兴道:“是不是我可以返老还童了?”邢姬说:“你们地球人类所说的返老还童,也就是时空倒流。仅仅是你的魂魄进入了以往的时空而已,你的肉体仍然会新陈代谢,是不可能返老还童的。”谷宗义似懂非懂地点头赞同。仨人继续他们时空倒流的游戏。

自崇祯帝朱由检接替他的长兄天启帝朱由校继承大统以后,魏忠贤诬陷东林党人的一些冤案都得到了平反照雪,谷国栋和一些东林党的大臣也大多官复原职,诬害东林党人的什么《东林点将录》、《东林同志录》和《三朝要典》都被崇祯下令焚毁了。但是东林党的一些宿将,死的死,伤的伤,老的老,已经不像从前那样可以在朝廷顶起半边天了。崇祯帝朱由检重用的都是他信赖的一邦廷臣,他们身居要职,逐渐替代了原来的老臣。

崇祯帝朱由检登基后没二年,谷国栋上朝回家总是不大开心,沉默不语,心烦意乱。李秀英看在眼里,疼在心上。前一阵,后金皇帝皇太极率领八旗兵,陷遵化,下蓟州,又西进京郊顺义,警报似雪片般飞来,京城风声鹤唳,人心惶惶,崇祯帝吓得没了主意。幸亏东林党人举荐孙承宗为兵部尚书,督师通州,又召督师袁崇焕、大同总兵满桂等边将入京勤王。正在焦急万分时,忽报后金皇太极的八旗兵星夜退去了,给辽东宁远送巨型大炮的谷宪政安然无恙,从驻扎城郊的袁崇焕部突然回到家中。一家人喜出望外,围坐灯下高兴地聊天,但是谷国栋仍然郁郁寡欢,沉默不语,李秀英忍不住问谷国栋:“老爷,自从崇祯朱由检继位后,看起来,你在户部当差并不开心,有什么心烦的事情能说给我们听听吗?”

谷国栋叹气道:“户部这差使是越来越没法干了。崇祯帝为应付巨额的军费支出,加派‘辽饷’、‘剿饷’和‘练饰’。早在万历四十六年,朝迁就以辽东战事紧急,加派‘辽饷’,每亩加征饷银三厘五。三年后,竟加至每亩九厘,每年征收饷银高达五百二十万两。天启帝朱由检继位后,每亩又加征三厘。崇祯帝朱由检继位不久,内乱迭起,各地农民纷纷起义,为了剿灭农民起义军,又增添了新花招,增征‘剿饷’,每年加增饷银三百三十余万两。现在,为了训练军队,抵御皇太极的满州叛军,再增添‘练饷’,每年征收饷银七百三十余万两。‘三饷’征银,共计每年高达二千多万两,为正常赋税的四、五倍。地方官吏纷纷向户部叫苦不迭,百姓冤声载道,我们户部廷臣经常上疏,要求减免赋税和饷银,可是几百疏章上去,都是石沉大海,内阁和皇上都不予批复。对于征收‘三饷’饷银,户部只得奉旨照办,没有办法啊。”

谷宪政说:“朱元璋规定,他的子子孙孙都吃国家俸禄。经过二百多年的生殖繁衍,朱元璋的子孙越来越多,这些皇室宗禄竟成了大明帝国国库的沉重负担。据我的朋友,御史林润生的分析,从全国各地征收到京都的米粮总计是四百万石,而供给诸王府的禄米就需八百多万石,缺口一半还多,而中央官吏的俸禄也都要从这里支出,再加上庞大的军费,真是入不敷出。地方各省也都如此,山西每年征收米粮一百五十多万石,朱皇帝的后代,宗室禄米就高达三百多万石。大明帝国已经养不起朱元璋留下的宗室子孙了。正常赋税不够怎么办?从万历帝开始就加派‘辽饷’,到天启、崇祯又增添了‘剿饷’、‘练饷’。这么巨额的赋税饷银,农民怎么负担得起?大明帝国这座大厦迟早会倾倒,谁也挽救不了他的灭亡。”

李秀英说:“你们说的赋税饷银之外,不要忘记,还有一项征商。从万历开始,为了满足皇帝自己的穷奢极欲的糜烂生活,派出大量内监到全国各地充当矿监、税监、盐监、珠监等等,搜刮来的钱财,不入国库,进了皇帝自己的金库,叫做‘内帑’,虽然万历死后有所收敛,但是内监还是肆意到地方上去收刮民财,充作‘内帑’金库,以供皇帝挥霍之用。”

谷国栋说:“现在内乱已成大明帝国最致命的威胁。你看朝政这么腐败,官吏贪污受贿,辽东战事消耗巨大军费,满清兵经常入关烧杀抢掠,加之天灾连年不断,以致饥荒遍地,饥民相食,死者载道,臭气熏天。饥民、逃兵、叛军、驿卒纷纷造反,起初只是在陕西延绥,继而进入山西、河北,现在已乱及全国,形成燎原之势了。”

谷宪政叹息道:“崇祯帝朱由检虽然不近声色,也能尽心治理朝政,但他猜疑妒忌心太重,又刚愎自用,不听廷臣谏言,用非其人,只信任宦官,又无挽救危局的治国良策,在危机四伏、内乱外患迭起时束手无策。我知道袁崇焕是一个有宏才大略的救险良将,阉党魏忠贤把他解职回乡了,崇祯帝朱由检为了抵御后金皇帝皇太极进攻锦州,保住山海关重镇,由你们东林党人举荐,督师蓟、辽。我曾劝告过崇焕老弟,崇祯帝只信任宦官,疑心太重,而那个皇太极又诡计多端,做事一定要如履薄冰,小心谨慎。他刚上任时,写信给我,要我再进口几门葡萄牙巨型大炮送去,我们研制的红衣大炮威力也很大,我给他造了几门送去。我们谷家的义勇军刚把几门大炮送到辽东锦州袁崇焕军中,就听说狡猾的后金皇帝皇太极,率领满、蒙、汉八旗兵,从沈阳出发,绕道青城,分别从遵化东北长城上的喜峰口、龙井关、大安口、洪山口侵入关内,遵化城很快陷落在皇太极手中。袁崇焕得到后金入侵关内的军情报告后,即率部救援,我们谷家义勇军也随袁崇焕部急起直追,在蓟州两军激烈交战,袁崇焕率领的明军依仗巨型大炮的威力大败皇太极的八旗兵。狡诈的皇太极率领八旗兵西进,直逼北京。袁崇焕闻警而动,两昼夜行军三百余里,飞抵北京郊外,又大败皇太极的八旗兵。”

天赐说:“爸爸,你们义勇军出发后,我又呼唤金星上的飞艇跟踪你们了。我们看到袁崇焕率领的明军真了不起!两尽夜飞驰三百多里,打败了后金皇太极的八旗兵。后来闻警又飞奔北京郊外,大败来犯的后金八旗兵,京城就此解了围。”

李秀英说:“听说后金皇帝皇太极见明军势力甚众,大兵云集,就是夺了京师也是四面受敌。于是在蓟州、顺义纵兵大肆抢掠了三四日,掳得大量金银财物,竟满载而归,回师沈阳了。

谷国栋说:“现在虽然京城的战事暂时平定了,我看朝廷内部的争斗不会平息。崇祯帝朱由检疑心太重,又信任宦官,魏忠贤的余孽还贼心不死,那些忠臣良将迟早还会惨遭陷害。我在户部再干下去也没大意思了,还是急流勇退,告老回乡,办个书院讲学,颐养天年吧。”

孙女天娇和孙子天赐听了爷爷的话后,拍手称快:“爷爷要告老回乡,那我们可以回到老家苏州愚园去了。这太好了!京城太不安宁了,总有小孩子在街坊乱叫:‘八旗兵入关了!要打进京师来了!’爷爷,我们趁早回老家吧!”

第二天谷国栋上朝回家,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,袁崇焕被锦衣卫校尉逮捕入狱,候旨定罪了。谷宪政得到这个消息后,立即托人四处打听袁崇焕的情况。原来袁崇焕昨天从通州驻地进城入觐崇祯帝,崇祯帝只慰勉了几句,就回到驻地了。今天袁崇焕刚要率部回辽东宁远边防,突然有内监传谕旨,召袁崇焕到谨身殿见驾。袁崇焕奉旨来到谨身殿,三呼礼毕,崇祯帝勃然大怒:“朕对你不薄,这么重用你,你为什么还要私通后金,联络后金攻打我朝!”

没等袁崇焕回答,崇祯帝将一封袁崇焕所谓通敌的密件掷下来,也不容袁崇焕辩解,就喝令锦衣卫,把袁崇焕拘捕入狱,候旨定罪。经过谷宪政从朝廷大臣大学士温体仁、侍郎成基等多方查证,才知是后金皇帝皇太极为了免被袁崇焕再次击败,使用了反间计。努尔哈赤熟读《三国演义》,他学周瑜的“蒋干盗书”这个计谋,暗中贿赂被俘的崇祯帝派到袁崇焕军中监军的宦官,捏造袁崇焕私通后金的罪证,并模仿袁崇焕的笔迹,写成密件,信中密约后金兵某日进兵。皇太极暗纵那被俘的宦官逃跑,让他将假造的密件传进宫中,猜疑心特重的崇祯帝看后,不辨真假,便把袁崇焕逮捕入狱。消息传到沈阳,皇太极喜出望外:“那个猜疑心极强的崇祯帝朱由检故然中了我的反间计。这个南蛮子袁崇焕死了才好,这样我就少了一个劲敌!”

谷国栋联合东林党的廷臣们接连上了七次疏章,为袁崇焕援救申冤,刚愎自用的崇祯帝开始有点回心转意,谁料魏忠贤阉党的余孽御史史范、佥事高捷上疏弹劾袁崇焕,诬陷他卖国求荣,欺君罔上。崇祯帝本来疑心未释,见了这种疏章,更加怒发冲冠,立即下旨,把袁崇焕凌迟处死。“凌迟处死”就是将人千刀万剐,袁崇焕凌迟处死时,说是通敌罪,许多人都到北京西市的邢场去看刽子手行刑。郐子手用一个三角架将犯人吊起来,然后从下肢开始,用刀一片一片地剐他的肉,鲜血淋漓,惨无人道。还有人买他的肉,一边吃生人肉,一边喝酒,喝一口,骂一声通敌犯。想不到一个抗后金大将袁崇焕,就给昏庸的崇祯残酷无情地凌迟处死了。努尔哈赤用了一条反间计,不费一兵一卒,不放一箭一炮,就把他的劲敌除掉了。史书说:“自袁崇焕死,边事益无人,明亡征决矣!”

岂料史范、高捷等人还上疏诬陷前宰相钱锡龙,说他是袁崇焕的老师,私自袒护袁崇焕,所以袁崇焕才敢于擅杀副将都督毛文龙,还诬陷说袁崇焕私通后金也是钱锡龙的主谋。崇祯帝对史、高两人的话深信不疑,竟传旨逮捕钱锡龙进京,可怜已七十高龄的老宰相还要受牢狱之苦。谷国栋、温体仁、成基等大臣实在看不下去,便联合六部九卿九十多名朝臣,接连上疏十八次,崇祯帝才把钱锡龙从牢里放出来,改为戍边定海,一场冤狱总算了结。

亲眼目睹袁崇焕和钱锡龙这场冤狱之后,谷国栋下定了辞职的决心,他对家人说:“这位崇祯帝自登基以来,每天都在焦灼烦恼之中,虽然批阅奏章往往通宵达旦,比明朝开国以来所有的皇帝都勤政劳累,但因为他胸无治国良策,又疑心太重,刚愎自用,宠信宦官,弄得天下越来越乱。我们这些忠心耿耿的朝臣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明帝国濒临灭亡,一点作为都没有了。我想马上辞去户部的差使,回到家乡创办一所书院,教授学生,颐养天年算了。”

李秀英、谷宪政、小娇和天娇、天赐都非常赞成。不久,谷国栋如愿以偿,崇祯帝批准他告老还乡了。李秀英说:“京城的这座谷府是我们亲手营造的,儿子也花费了很多心血,现在已改造成既具有江南园林特色又不乏古朴典雅的一座宽敞宅院,实在舍不得卖掉。我想留给儿子、孙子,日后他们到京城办事也好有个落脚之处。”谷国栋也不想出售祖居:“我们谷家在京城还有许多生意,以后儿子要时常来到京城做买卖,这房子我看就是不能卖。而且现在内乱外患,人心惶惶,房价很低,不宜出售。”谷宪政举双手赞成:“父母亲说得对,我打算让管家谷玉留在京城看守房子,照顾这边的生意。我在江浙和京城之间做生意,来回也方便。再说时局动荡,世事难料,说不定我们还会再回到京城呢。”

谷宪政和父母亲、妻子儿女,高高兴兴地打点行装,准备回苏州愚园去。吴妈听说老爷告老回乡,与老夫人、少爷、少夫人、天娇、天赐一起回苏州愚园,喜出望外,这样愚园又要热闹起来了。他和管家、家丁天天忙忙碌碌地打扫院落,盼望他们早日到来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书页 目录
新书推荐: 痴傻皇子暴躁妃:这个皇子只想苟 荣耀大秦 汉末浮沉书 三国:汉家天下 回到大汉打天下 本驸马热武器自由,开荒怎么了? 军队一秒爆一兵,皇帝敢威胁我? 大唐极品帝婿 三国之夏侯弃子 穿越原异界寻仙
返回顶部
document.write ('');